1978年,中国终于开始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灾难。当时,轿车生产依然被抑制,全国轿车加上越野车年产量不过5000辆,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一天的产量。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步提上日程。随着对文革时期极左思潮和“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批判而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随着闭关锁国向逐步开放的变化启步,闭门造车多年的中国汽车业,开始了“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对外交往,吃惊地发现了与全球汽车业在观念、管理、技术、产品方面的巨大差距。中国汽车业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一直走在前面,无论对外开放还是体制改革有颇多“开创先河”之举。
1978年,一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工厂管理的一套人马,用半年时间对日本11个汽车厂逐一进行对口学习考察,第一次引进了丰田生产方式,回国后在全厂和全行业进行推广。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亲自率领代表团来华。访问了在十堰的二汽。在双方探讨重型卡车技术引进项目时,他用了“joint venture”这个词,建议中国最好采用“中外合资”的形式来经营。邓小平在简报中建议搞合资经营的内容旁,批上了“合资经营可以办”。这就是中国“合资企业”的由来。这个批示,一下子冲开当时禁锢着中国人的思想禁区。中国汽车业30年改革开放由此翻开了第一页。
同年,上海方面提出:“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改造上海轿车厂,年产15万辆,大部分出口赚汇。”但是在与全世界汽车厂商进行广泛接触,期望合作后,都遭到谢绝。只有大众愿意尝试。尤其在哈恩博士担任大众董事长后,合资谈判有了积极推进。
1982年,为了协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作为产业部门一次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有行业管理职能的经济实体——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饶斌董事长,李刚任总经理。为解决中国汽车“缺重少轻,轿车是空白”的畸形产品结构,中汽公司在启动重型车、轻型车、发动机的大布局之后,轿车生产的尝试提上了日程。
中汽公司关于引进轿车项目报告最后送到了邓小平的手里,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中汽的报告上批示:“轿车可以合资”。邓小平以他政治家特有的高瞻远瞩,为中国轿车生产开了绿灯。从当时国内对轿车生产的认识和冷漠看,他的思想超越了20年。并逐步形成支柱产业。
1984年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汽车被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写进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