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乘用车市场降价潮来得够猛,由一季度销量前5车企发动,5家车企去年销量表现看,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位居前四,长 安福特稍落后,也是位居老7。这样的大潮前所未有。以往,价格战始作俑者大多是中国品牌,即使没有“抢得第一降”,跟进的速度也异常迅速,此番为何悄无声 息,或者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动静呢?
今年整体市场一季度销售远低于预期,有权威人士认为:“几乎可以说,全年汽车工业的增速肯定到不了7%,能达到5%就已是比较好的一个结果 了。”经历了12连降以后,是中国品牌已经弱不禁风,无法与合资品牌抗衡了?否!一季度中国品牌市场表现尤其抢眼,份额一直在提升。也许,中国品牌的上扬 势头让合资品牌有些坐不住了,使出了“狠招儿”……也有人这样认为。
5家车企降价缘由各不相同,像两家大众,主要的原因是产能提升、回馈用户;上海通用大幅跟进是“以价换市”,尽管终端价格,比如凯越还是明显低 于调整后的官方指导价;长安福特促销是主因。而北京现代是最早下沉到三四线的车企,传统市场绝对不能丢……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基本上是对终端价格的追 认。笔者跟踪了多款产品,发现官降以后终端价格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如此这般,降价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因此,给市场价格体系造成的影响,远没有想象 的那样大。随行就市,终端经销商降了,厂家只得认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厂家与经销之间的关系,正在由整车厂主导型渐渐向合作共赢型转变。释放产能, 这几年车企的主要手段是开拓新市场,包括渠道下沉,由二三级到三四级,到五六级,现今网点已经沉到底了,怎么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对前三甲而言降价 巩固住了第一阵容的位置,像野心勃勃的北京现代,包括长安福特一直想杀入第一阵营,不流点儿血能行?!春江水暖鸭先知,此番降价是否也预示5家车企对今年 整体市场走势的预判呢?有待观望!
优惠、降价似快刀斩乱麻,而强势厂家促销让利将加剧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由此看来,两家大众“官方优惠”了,上海通用等哪有不跟的道理?!有意思的是,11年前南北大众联手“优惠”共抵上海通用,今天则反之。
5家车企销售体量大,丛林市场中,当饥荒到来的时候,最先饿昏的一定是大饭量的狮子和老虎,而不是兔子、松鼠这些小动物,汽车市场也一样,去年 四季度以来,整体形式不乐观,尤其豪华车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下滑,降价、调低产销目标是主动应对。中国品牌体量小,受大势影响自然相对就小。
回顾多年来车市价格战,中国品牌往往充当着“拼命三郎”的角色,在“我梦想拥有一部车”时代,恰是中国品牌一次次价格触底,使望车兴叹的消费者 一圆车梦,也让合资品牌不得不跳水应对。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两级分化的中国品牌,有弱的,在失去降价的本钱或者能力;更强的,他们有实力说不。此番降价, 上汽乘用车是中国品牌一个例外,笔者认为:同为上汽集团的上海大众、上汽通用降,它自然要跟,这始于整体集团战略。
当然,和排名靠前的合资品牌比,中国品牌还存在着许多弱项。鹰鸽博弈论告诉我们,弱者可以通过选择各种各样的策略,做到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占 据主动。将中国品牌比喻成鸽,它完全有能力生存,完全可以静观其变。正如前面所言,5家合资品牌官降的同时,对价格体系并没有造成实质影响,因此,中国品 牌是否降价可根据自身战略需求做出决定。这几年,前沿的中国品牌注重了和全球500强供应商的合作,研发能力不断提升,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他们更会做车 了,产品质量和同级别合资产品不相上下,这使其不必“过分敏感”。
几年前,业界热议“大则全”还是“专而精”哪个更好,现在看来大而全也有其难处,体量大对大势的依赖度就更高。中国品牌走“专而精” “联合” 的路线,有的使枪,有的弄棒,术有专攻、联合作战,可与任何强手抗衡。依据鹰鸽博弈论,处于多方参与的博弈棋局的弱者,最为明智的就是采取结盟策略,策略 得当,吃掉强者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做“窄”,因为体量“小”,才使中国品牌在此番价格战中,在整体大势不甚理想的背景下,冷静面对,多了几分从容。当然,如果终端价格继续降下去,以后会不会跟?也不排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