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来无事,随意的刷了下朋友圈,偶然发现一篇非常不错的文章《为啥要去日本买马桶盖》,文中的观点笔者深以为然。立足本行、精益求精,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当然,这也包括中国品牌的汽车。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篇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会去买外国品牌的汽车,同样的价格下外国品牌显然要小一号,配置要精简得多,同样级别下外国品牌要贵上几万甚至十几万。如果仅仅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量的话,那么选择合资品牌的轿车简直就是钱多没地花烧的。但实际上呢,在过去的2014年里合资品牌的轿车牢牢的占据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前十位,福克斯以近四十万辆的销量稳居轿车消费市场的一哥。而速腾在先后经历了简配事件、断轴事件之后,月销量依旧高位运行,甚至因为新车更换了独立后悬挂而使得销量不降反升。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新车在造型上、整车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配置方面已经堪比高一个档次的合资轿车。价格又在不断下探,性价比优势越发的明显。但是,自主品牌新车虽然有高性价比的优势,但是却在过去的2014年迎来了市场占有率的十二连降。中级轿车越推越多,但是迟迟不见能够打开市场的产品,还是只能在低价的领域和紧凑型车抢市场,抢不过合资的就抢自主的。所以这也导致了自主品牌轿车的天花板从几年前的十五万元被压低到了十万元的级别。
那么,自主轿车的问题出在哪,诚然,品牌力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因素。自主品牌留给人的固有印象里一直以来都是和低价,低质挂钩。所以自主品牌推的中级轿车配置越高端,给人的廉价感觉就越深刻,就像几年前百八十块就能够买到的那种25个喇叭的山寨手机一样,功能越多越不靠谱。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造成自主品牌这种困局的根本原因还是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在发展初期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恶果。随着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在质量以及造型方面的长足进步,接下来自主品牌要做的,就是精良性。
借用《为啥要去日本买马桶盖》一文中引用的观点,“中国更需要的是德国和日本式的创新,而不是美国式创新,提高现有制造业的效率与质量,要比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中国来说更现实。”细化到自主品牌汽车上,提升现有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就是接下来要说到的精良性。
精良性是什么东西,我们不妨先回到合资品牌的车型上。还是拿风口浪尖上的速腾来举例,虽然工艺简配之后的新速腾是该软的不软该硬的不硬,但是一旦落座驾驶室之后,廉价材料打造的内饰可触及界面却拥有着不错的手感,合理的间隙断差分布和皮纹设计让视野可触及的地方看上去并不像摸上去那么粗糙。此外、车门的开闭质感、换挡操作手感、转向反馈都能够给予驾驶者不错的第一印象。再来看外饰的细节设计,前保险杠与翼子板的分缝采用一道弧线勾勒,熏黑的灯座和银色的灯碗搭配而来的视觉感就好像是珠宝陈列柜的华贵感。所以新速腾虽然负面信息缠身,但是至少从感官上来看真是不错。
再来看看日本车,虽然看上去不如欧洲车那么高档有品,甚至都比不上眼下的一些自主品牌车型。但是开起来确实是轻快灵活,响应积极,车辆内部的噪音以及驾驶起来的整体感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人家还拥有不错的可靠性。
反观自主品牌的一些中级轿车,拉开车门呈现在眼前的虽然都是高级的软质面料,但是整体的设计和布局却给人以一种凌乱的廉价感。按键松松垮垮,分缝有大有小。真皮座椅配色足够华贵,但是摸上去却是干冷生涩。站在车外从远处看上去大气华贵,但是当走到近处就很容易发现与整个车身匹配极不协调的小轮毂,细节方面是粗枝大叶,要搞熏黑大灯就把整个大灯都喷成黑的,完全不去考虑层次感。外观内饰上都做得不错,但是开起来之后NVH的表现简直就是低好几个档次的产品,吵吵闹闹。
这就是我们在日常使用中最直观的能触及到的精良性,其实在设计过程中精良性远不止是这些。比如,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前提下车门的开启力度是否舒适,点火开关的旋转角度是否称手,车内噪音的控制在分贝限值下传递到耳朵里频率是否让人能够感到舒适,站在车辆的某一个角度看细节的搭配是否合理,在后期维修的过程中换零件是否方便等等都是精良性所要考量的问题。如果说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是规定了如何把车造出来的话,那么精良性就定义了如何把车造好。把车造出来只是量变,而精良性的提升则是质的变化。而我们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恰恰就在这里,一些我们的消费者无法具化的感官体验能够在合资品牌上轻松的体验到,而在自主品牌上却很难察觉。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会去选择外国品牌的汽车。
自主汽车发展到现在,解决产品数量,布局市场已经不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各大自主汽车企业现在几乎都已经布局了完善的车型序列,理论上说已经足够自主品牌发展一阵子了。现在国内成熟的汽车开发产业也使得推出新车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现在摆在自主品牌企业面前的,是要立足于现有产品,通过细节上的创新提升产品的精良性,总结过往经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精良性评价体系,实现由量到质的改变。这些远比下饺子一般的推出一款又一款近乎于同质化的新车要有意义得多。
最后,作为读后感,引用《为啥要去日本买马桶盖》一文的观点来结尾。自主品牌汽车的明天,也许就在于能否让中国人不必再加价去买国外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