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年豪华品牌,奥迪已将可持续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和战略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精神引领下,奥迪认为,新时代的豪华是赋予科技以意义,推动世界不断向前。在近期举办的柏林绿色科技节上,奥迪全面展示了科技赋能绿色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成果,涵盖电动转型(
Electric)、以人为本(
People-centric)、环境影响(
Impactful),以及合作共赢(
Collaborative)等主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奥迪所有业务部门的行动基础,更是企业通往长期繁荣的必由之路。凭借高端的电动化产品、创新的绿色出行理念以及碳中和的汽车制造方式,奥迪正在向可持续高端出行提供者转型。
从产品发力:电动转型
随着奥迪“Vorsprung 2030”全球战略发布,奥迪电动化转型路线图也更加明晰: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产品,到2033年将在全球逐步停止内燃发动机的生产。在全球战略的引领下,奥迪全球计划未来5年内对新车型项目的预投资将达370亿欧元,其中180亿用于电动及混动领域。在中国,奥迪及大众汽车集团也将继续携手中国本土合资伙伴,计划在
2024年前在电动化领域投资高达150亿欧元。
为进一步推动电动车型的开发,奥迪正充分利用大众汽车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开发了四大模块化电动平台,实现产品电动化,覆盖从紧凑型车型到高性能车型的各大细分市场。这四大电动化平台包括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J1高性能电动化平台、MLB evo纵置模块化平台,以及PPE豪华车型电动化平台。其中,由奥迪和保时捷联合研发的
PPE纯电动平台是奥迪在华引领豪华电动汽车市场的下一个战略关键。
今年6月底,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中国第一家奥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成为奥迪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过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将PPE平台引入中国,并将基于该平台打造
中国市场专属的纯电动车型。
今年,随着奥迪Q4 e-tron、奥迪Q5 e-tron(奥迪首款“Roadjet陆地专机”车型)以及奥迪RS e-tron GT的推出,奥迪在华电动化产品攻势也迈上全新台阶。到2025年,奥迪计划向中国客户提供5款本土生产的纯电动车型,在全球市场将有超过20款纯电动产品。
随着消费需求向电动汽车转型,全方位的
绿色生态系统和客户体验也成为奥迪关注的焦点。奥迪正通过打造覆盖家用及公共充电场景的完善充电体系,助力中国用户的电动化出行。家用充电方面,奥迪提供免费的奥迪品牌充电墙盒和专业勘测及安装服务,用户可通过奥迪专属App控制并分享给其他指定车主;公共充电方面,截至2021年底,奥迪专属App覆盖了25万个公共充电桩,提供从搜索导航到支付充电的全流程功能。在此基础上,奥迪还携手合作伙伴开迈斯,为用户提供速度更快、环境更好、地理位置更方便的充电体验。用户可以在奥迪专属App预约使用开迈斯的超级充电桩,支付体验更加优质。如今,开迈斯充电网络已覆盖全国100城市、760座超级充电站、上线超过7000个充电终端。到2025年,开迈斯充电终端的数量计划将达17,000个。
从内部修炼: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要真正融入企业基因,离不开每位员工的支持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因此,奥迪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赋能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必须修炼的内功之一。
在电动化、数字化转型时代,过去燃油汽车领域的职业技能不再适用,员工急需传授新的技能,以适应时代变革。在奥迪,每个员工将拥有共同推动奥迪转型发展的机会。到2025年,奥迪计划投入
超过5亿欧元用于支持员工发展,并将在数字化和电动化领域创造多达
2000个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奥迪提倡终身学习,为员工提供定制化的高级培训项目,以及持续到
2029年的就业保障,帮助他们更加心无旁骛地专注个人发展。在中国,奥迪中国推出了全新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一系列软技能和新技术课程,形成积极学习、不断进取的文化氛围。
另外,考虑到员工有调整职业方向的需求,奥迪还推出了一系列项目,丰富员工的学习体验。例如,奥迪成功在内卡苏姆自有生产基地推行了试点项目“数字变革(Digital Shift)”,员工可以接受高级培训,更好地从事软件开发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相关工作。相应地,在英戈尔施塔特自有生产基地,奥迪也推出了名为“数字未来(Digital Future)”为期6至18个月的项目,以提升员工的信息技术能力和面向未来的战略职业技能,促进个人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随着集团电动化转型的推进,奥迪将在未来专注于研发电池技术,员工在高压电池领域的技能升级也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即将成为高压电池开发中心的奥迪内卡苏姆自有生产基地,技术开发部门将在该基地为内部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专门培训,助力员工在此领域的快速成长。在天津港——奥迪在华三大进口车港口之一,奥迪(中国)质保部进口车港口业务天津团队早在大量纯电动车进口之前,已经组织港口技师参加国家劳动局组织的电工培训,以及大众集团高压电资质EFffT级别(特定作业的专业电工)和EFK级别(专业电工)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员工不但可以对电动车进行日常操作,还可以对整体高压电池进行操作,提前为更大需求的纯电汽车进口业务做好准备。
除了帮助员工在未来保有竞争力,奥迪还充分鼓励员工的多样化发展。只有当不同思维模式、专业技术、文化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员工共同协作,才可能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成功。在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奥迪大力倡导多元的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奥迪的优势之一。在中国,奥迪中国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国际多元化和包容性日(Diversity and Inclusion Days)”系列活动。同时,为了拉近领导层和员工之间的距离,鼓励跨层级的思想交流,提高决策效率,奥迪中国还发起了“有问必答”的“高管早餐会”活动。员工可以与包括总裁在内的管理层共进早餐,并提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在变革转型时期,让所有员工参与共塑可持续发展未来尤为关键。
从脱碳开始:环境影响
过去十几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一系列现象频发,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一项全球性挑战,影响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应对气候变化也因此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
致力于遵循《巴黎协定》,奥迪承诺最迟将在
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为此,奥迪推出“零排放计划(Mission:Zero)”,围绕脱碳化、水资源利用、资源效率和生物多样性四个核心行动领域,在生产和物流环节减少碳足迹。奥迪计划到
2025年,实现全球所有自有生产基地净碳中和,并将全力支持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脱碳化方面,2018年奥迪布鲁塞尔工厂成为世界高端汽车领域
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大规模量产工厂,奥迪匈牙利工厂也于2020年实现碳中和。在中国,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与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均已实现
100%利用可再生电力生产。另外,刚刚在长春动工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将成为中国首个深入贯彻“零排放计划”的生产基地,以
打造碳中和工厂为目标。未来,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将采用节能、可持续的技术,例如在生产中100%使用绿色电力,并通过工厂屋顶的光伏系统自行发电;还将通过安装膜生物反应器,实现水闭环管理,大幅提升工厂用水回收率。
水资源利用方面,奥迪的长期目标是在所有奥迪生产基地实施封闭式水循环,实现无废水排放。依靠高效的流程、封闭的水循环系统和增加对雨水的使用,2021年奥迪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奥迪全球自有生产基地平均单车用水量较2020年
降低3%,其中
循环水利用比例达到61%;汽车生产产生的废水较2020年
下降近20万立方米。奥迪希望到2035年大幅减少淡水消耗量,并将单车耗水量减少一半。为了有的放矢地推进计划,奥迪还会根据不同地区差异化的水资源制定不同的节水措施。举例来说,水资源稀少的奥迪墨西哥工厂从2018年起实现了零废水排放,奥迪内卡苏姆工厂则与工厂附近的UnteresSulmtal废水协会市政处理设施间建立了水闭环系统。
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奥迪积极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物流、营销、再利用的各个环节。2021年,汽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较2020年
下降超过5000吨,平均单车产生废物
下降约2公斤,其中
超过95%的废物可实现再利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奥迪汽车零部件源于再生材料,例如,奥迪Q4 e-tron(海外版)有27个部件是由工业生产废料等再生材料制成,包括地台垫、行李箱内衬、绝缘和滤震材料等;奥迪还正在为奥迪e-tron GT采购由低碳铝制成的20英寸轮辋,这种环保材料凭借创新的冶炼工艺制造而成,可释放氧气,不会直接产生碳排放。在中国,物流环节作为可持续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奥迪中国物流部创新推出的LOGISTICS升级版产品运输及包装方案,在2021年成功使塑料薄膜包装使用量
降低了三分之一。
最后,秉承“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命”的理念,奥迪希望在所有生产基地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并制定了类似于脱碳指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跟踪特定关键数据,评估各基地的实施情况,包括:建筑立面和屋顶是否已绿化、开放区域如何美化、员工是否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等指标。位于奥迪英戈尔施塔特工厂附近的Münchsmünster生产基地,有17公顷土地被改造成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为众多动植物物种提供了宝贵的生存空间,目前已经有超过
160种植物在这里生长,约
100种野生蜜蜂栖息于此。
除了在生产基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奥迪还着眼于更为广阔的领域,参与了一系列环境友好项目。例如,依托奥迪全资非盈利子公司奥迪环境基金会,奥迪利用先进科技,支持德国国家鸟类保护协会组织的保护濒临灭绝的杓鹬项目。目前仅存有500对可繁衍后代的杓鹬。为了确定杓鹬幼鸟的位置,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遥测追踪系统,如果测试成功,这项技术未来还将推广运用到更多草甸养殖区中。在中国,奥迪深入参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绿带行动”公益林项目,计划从2021年至2030年种植850万棵树,支持中国北方10个生态脆弱地区。2021年,项目第一站走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植树约85万棵。2022年,第二站来到青海省西宁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植树约85万棵。集团正以
“十年十地850万棵”为目标,不断播种绿色的种子。
从源头行动:合作共赢
推动电动化转型的过程让大部分的碳排放转移到了供应链端。到2025年,平均一辆奥迪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总碳排放量将有约25%来自供应链生产。为从源头减碳、推动可持续发展,奥迪需要与强大的供应商伙伴合作,因此奥迪联合了遍布约60个国家的14000多家供应商共同行动。其实早在2018年,奥迪就启动了供应链“减碳计划”,并与供应商明确了在价值链下游减少碳排放的具体措施。2021年,奥迪供应链碳排放共计
减少了超过48万公吨。
奥迪供应链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不仅包括降低碳排放,还有高效、可持续地使用自然资源。例如,“铝闭环”(使用回收铝)、玻璃回收(循环利用受损的车窗玻璃)、化学回收(热解工艺回收混合汽车塑料碎片),以及电池回收(将废旧电池转变为移动储能装置)。
为了大幅减少供应链中原铝的使用,奥迪引入了“铝闭环”项目,其目的是确保高质量的铝废料得以重新利用,而非被卖到废品市场。在冲压车间,供应商将多余的铝废料进行回收并作为再生铝利用,回收率几乎达到100%。与使用原铝相比,这一项目使得铝生产所需的能源减少了95%。得益于“铝闭环”回收项目,奥迪在2021年
减少了超过19.5万吨碳排放,与上一年相比多减排了约3万吨。如今,奥迪的内卡苏姆工厂、英戈尔施塔特工厂、杰尔工厂(自2021年开始)以及布拉迪斯拉发的多品牌联合生产基地,均已开始实施铝闭环。奥迪也是首家获颁“全球铝业管理倡议监管链证书(the Aluminium Stewardship Initiative’s Chain of Custody certificate)”的汽车制造商。
除了对铝废料实施材料回收处理,奥迪还计划推进受损玻璃回收项目。相比生产新车窗,回收利用大灯、侧窗、前窗和后窗等受损玻璃,将大幅减少对能源和石英砂等原材料的消耗,
最多可降低30%的碳排放,应用前景巨大。目前,奥迪正携手合作伙伴ReilingGlas Recycling、圣戈班玻璃(Saint-Gobain Glass)和圣戈班汽车玻璃系统(Saint-Gobain Sekurit)开展汽车玻璃回收试点项目,回收生产的新车窗将用于奥迪纯电车型。
在塑料回收方面,奥迪同样积极推动供应链二次材料的使用。虽然轮拱、内衬等塑料部件经过机械回收后回收比率很高,但如回收与安全相关的高应力部件等仍富有挑战。不过,奥迪已与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合作,研究一种可以将混合汽车塑料碎片进行循环使用的工艺,该工艺将适用于高应力部件。经过化学回收,混合塑料可以加工为高质量的裂解油,进而取代塑料生产中的原油。据研究,
回收的再生材料将有一半以上可再度用于汽车生产。
闭环理念还体现在废旧电池二次利用的过程中。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对其进行高效的回收利用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由奥迪环境基金会资助的德印初创公司Nunam正致力于将
废旧电池转变为移动储能装置。从奥迪e-tron测试车中拆解下的电池模块,经回收处理后可为印度北方邦的店家提供夜间营业所需用电。通过这种方式,电池在被回收前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未来,该项目将进一步拓展,将二次电池模组运用于电动车。作为试点项目的一部分,2023年初,第一辆由奥迪e-tron回收电池供能的电动人力车将在班加罗尔推广使用。
ESG理念是公司决策的基石也是企业繁荣的基础
奥迪坚信,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不仅需要按照生态标准来衡量,而且需要以对社会责任的感知和良好的企业治理来评判。为此,奥迪在“Vorsprung 2030”战略中将ESG作为关键行动领域,并已成为所有与公司和产品相关决策的基石。奥迪也已连续两年披露ESG相关领域的财务数据及可持续成果。凭借丰富的可持续实践和创新的技术,奥迪希望为广大企业的可持续治理提供范本和思路,并继续赋能员工和合作伙伴,为中国的可持续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