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株式会社社长 益子 修先生
已经有一百年历史的三菱汽车一直是SUV的领导跑者,不仅如此,三菱还是与时俱进的先锋,他们没有在历史的道路上徘徊,而是不断开拓新思路,不断创新。前不久在东京车展上有幸与三菱汽车株式会社的社长,也是多年的老朋友益子修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通过这次对话使得我们对三菱汽车的现在和将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记者:本次展出的车型将来是否会投入市场?是否会引进中国?
益子CEO:本次主参展车型是一款概念车,充分展示了三菱汽车的SUV技术和EV技术。
SUV的EV化可能不久会在中国实现,但是自动驾驶或者车联网商品化的时候要根据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现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更新的速度超越了法律法规更新的速度,法律法规的更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当一项新技术面世的时候,各方面包括法律法规在内都应该配合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日本,按照现在的交通法规,自动驾驶第三阶段以上的车型上不了路。
记者:三菱汽车在日产入股以后是否重新调整了全球战略?目前的全球战略是怎样的?中国市场的定位以及对中国市场的规划是怎样的?
益子CEO:首先,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三家公司在品牌以及经营上是各自独立的。三菱汽车希望联盟能够“1+1+1>3”,联盟共享的成果可能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现在三菱汽车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广汽,日产的合作伙伴是东风。因此在中国形成了三菱、广汽、日产、东风四个集团的合作。实际上包括了广泛的范围,比如研发、生产、采购、物流,还有售后服务等,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这是很重要的。
记者:目前中国无论从政策还是配套设施,都处于新能源车发展的最好时期,世界各主要汽车厂家纷纷在中国投入新能源车以及电池的合作项目,三菱汽车在新能源车项目导入中国的规划上是否有些缓慢?对此您如何认为?另外三菱汽车何时将新能源车引进中国?尤其是今年年内会不会把欧蓝德PHEV车型引进广汽三菱生产?
益子CEO:现在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新能源车政策,中国政府肯定是出于从多方面的考虑决定政策,我认为这个决定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汽车厂家都在顺应、依照中国政府的政策推行在中国的事业。三菱汽车也要按照中国政府提倡的方针在中国开展事业,三菱汽车也要在中国生产EV车和PHEV车。
三菱汽车在中国开展新能源车事业,考虑有几种方式,第一、三菱汽车将已有的新能源技术拿到中国来;第二、利用雷诺日产联盟的技术;第三、利用三菱汽车的中国合作伙伴广汽的力量。
三菱汽车已经掌握的EV/PHEV技术投放中国的速度确实慢了。一个原因是对中国政府的政策理解得不充分。另外就是因为三菱的EV/PHEV都是用日本电池厂家的产品,一直在寻找中国的电池厂家,这个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
现在中国电池厂家的水平提升得很快,三菱汽车确实应该尽快把EV和PHEV事业开展起来。现在的欧蓝德PHEV还没达到投放到中国市场的条件,下一代车型开发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市场。
记者: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发展,您怎么看?
益子CEO:关于自动驾驶,其技术水平我认为应该分为五个阶段。最终的也就是第五阶段就是完全的自动驾驶,没有方向盘也无需驾驶员,可以在车里唱歌、看电影。第四阶段实际上跟第五阶段差不多,但是有方向盘,如出现紧急情况可以操作驾驶。第三阶段是手可以从方向盘离开,但有的时候还是要握着,比如说在高速路上把手松开,但是在城市街道还得握着方向盘。现在研发已经完成到第三阶段了。因为法律法规的原因,第三阶段的车型不能销售。销售的是第一阶段车型,第一阶段车型
已搭载有一个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FCM前方碰撞预防辅助制动系统自动刹车装置可以
自动追踪前车避免碰撞,
还有并自动
刹车停车功能。实际第三阶段的技术已经完成了,单纯从技术角度考虑做到第五阶段也不难。
但是,从第三阶段以上到第四、第五阶段要根据每个国家的政策,在日本,除了防止事故和缓解堵车外,还得加上一条对应日趋严重的
老高龄化社会。在日本,让上年
纪岁的人也能够自己开车,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发展自动驾驶,光靠汽车厂家是不够的,要有国家还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之前,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社会,这是由国家层面决策的。发展什么样的自动驾驶技术、目的是什么是很重要的。
记者:作为传统汽车企业的三菱汽车怎样看待车联网?三菱汽车对未来的交通有什么样的设想?
益子CEO:面对新的世界潮流,汽车厂家也有苦恼的地方。一百年来,汽车厂家为了不断的更新汽车技术一直在努力,各个厂家都有很多技术的积累。但是真正到了EV时代,过去作为整车厂特别重要的一些经验就变得不需要了,真正到EV时代传统汽车厂家得舍弃一些东西。
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变化很大,过去大家都想拥有自己的车,现在的年轻人都去租车,只要他需要用车的时候能用着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自己拥有。在日本,所有权的这个“所有”的价值也会降低。如果大家都利用共享租车,汽车的销售台数肯定会降低。
对于这种矛盾的状态要不断地随时进行调整,不局限于共享汽车,今后企业要不断地适应当代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