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夜晚,怒放的不是光棍们落寞的情怀,而是汽车电商的勃勃野心!当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月黑风高之时悄然上演。参与汽车电商的各方铆足了劲,以限时特惠、全国最低等触目惊心的字眼俘虏了不少消费者们的眼球并促使他们化为果敢的行动——网上买车。
各大汽车电商平台日前也纷纷晒出的傲人的成绩单。据统计,国内3家大型汽车电商平台“双11”产生的订单就高达十多万份,订购总金额超过百亿,其中全款销售额达到了数亿。
笔者认为,处于转折关头的汽车流通领域正在迎来一场重要的历史变革,汽车电商的热度将不断升高,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汽车电商走入关键时期
首先是,网络平台的“集客效应”变成实实在在的“成交数据”。
网上下单、全额支付(或分期付款)、送车上门、质量问题包退换,已经改变昔日汽车电商“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现场支付”的O2O(Online to Offline)的半拉子模式。
汽车电商当初之所以妥协折衷的采取O2O模式,主要是受限于消费者对于大额资金安全的顾虑以及无法亲身体验的缺憾。
而现在,汽车电商争先恐后的不断完善在线全额支付或分期付款购车款的功能和更加贴心的上门服务,一举摧毁了消费者引发畏手畏脚的坚冰。比如,天猫推出的“余额宝购车”,不仅可以安全支付,而且还能不舍昼夜的赚利息。支付安全的瓶颈得以打破,触手可及的现实体验,直接推动汽车电商由此前单单的集客效应迈向实实在在的交易量。
其次,是汽车电商领域的“合作双赢”变成“直接竞争”。
原本,第三方汽车电商平台线上“集客”、汽车厂商线下“卖车”,大家有福共享、赚钱同分,但是如今这种各管一摊、泾渭分明的模式正在暗自变化。
第三方汽车电商平台可以甩开汽车经销商合作伙伴单干,从整车厂直接拿车、网上低价出售。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用户爽了、电商火了,但传统的汽车经销商却悲催了。
第三方汽车电商平台的壮大,其实给传统汽车经销商的电商化努力,带来不小压力。原因是虽然汽车经销商众多,但是多是在各自为战,即便是建立了各自的网站,其影响力也难以同知名的第三方汽车电商平台相比。换言之,近水楼台先得月。后者长期以来积攒的人气,可能要使其比汽车经销商网站更容易获得来自网民们的订单。
业内人士指出,鉴于消费者网购习惯的日益养成、第三方汽车电商平台的日益壮大,传统汽车经销商或将演变为单纯的售后服务商。
实际上,卖新车已经不赚钱、绝大多数利润来自售后服务收益,是许多汽车经销商近年来的切身感受。
这也意味着,随着我国汽车年产销量以2000万辆的速度飞涨,汽车整体保有数量不断攀高,即便是新车销售环节彻底电商化,传统汽车经销商仍然有活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堤内损失堤外补。有关文章指出,201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产值有望增至7000亿元,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后市场。
尽管《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将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壮大社会汽修业,但是正规4S店相对于良莠不齐的社会性维修企业来说,依旧拥有不小的优势——配件质量较有保障、维修设备和技术人员更为完备。只要合理的制定配件价格和工时费用,就能留住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较好应对维修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挑战。
汽车电商升温有其必然性
汽车作为一种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工业产出物,具有商品的自然属性。当愈来愈多的商品通过网络销售之时,作为商品的汽车同样也将概莫能外。
截至2013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占到5亿多人。无网不欢的80后、90后,正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消费主群。网络交易平台俨然成为其生活形态的固有成分。移动终端的便捷,造就了低头一族,他们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获得的各种信息也愈来愈丰富。
在更多车型浮现于网络、车价趋于空前透明的情况下,传统汽车经销商通过信息不对称来大赚钞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反而是“省钱省时省心”的网络销售平台,对消费者的粘合性增强。
因此,互联网必然重新构架汽车的销售流程,促使汽车电商由网上售卖冷门、偏门车型剑走偏锋试水的初级阶段,向销售五花八门的所有车型的高级阶段逐渐过渡。
汽车电商兴起,心情最为复杂的当属车企——既担心它对既有实体4S店造成冲击、动摇现有的销售体系根基,又害怕自己在风起云涌的汽车销售电商化的滚滚进程中落后于人。实现中,不少销售业绩乏善可陈的4S店正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一些汽车销量暴涨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俨然变成整车厂眼中肥美的“鸡腿”。诱惑不言而喻。这才有了几乎所有车企趋之若鹜的积极与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合作。长此以往,爱情的天平必然逐渐倾斜,从根本上颠覆固有的汽车流通路径,促成汽车电商新型商业模式。与此同时,看到汽车电商极大潜力的某些整车厂家,干脆放弃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拿出巨额资金,网罗电商人才,埋头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
总的看来,汽车电商正野心勃勃的打算涉足整个汽车产业链——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直到消费者选车、购车、用车到售卖二手车的全生命周期,并欲通过汽车金融、车辆保险、上市融资等拓展空间来试图让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前景。
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汽车电商的升温、风投资金的追捧,或许真能把猪吹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