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北京和上海的交车仪式引发外界又一轮热炒,但糟糕的现场管控和交车顺序,也让参会的土豪和各方人士纷纷“吐槽”。
日前,31位非京沪地区的特斯拉“订单”车主因对交车顺序不满,在北京车展进行现场维权,铁杆粉丝反目变成了投诉者。23名特斯拉非京沪中国客户委托起草的律师函寄往了特斯拉(Tesla)中国。律师函指称,特斯拉在客户不知情情况下,违背承诺擅自单方面改变交车顺序,未履行交车义务,构成“虚假承诺”,涉嫌对消费者欺诈。
特斯拉中国乱象调查 31名客户投诉折射管理难题2
特斯拉背负的光环,在诸多负面事件影响下正逐渐失去色彩。从Tesla全球到中国区的若干人事变动,到两条销售路线冲突,再到充电网络和售后服务建设的滞后,种种乱象背后,根源是特斯拉中国管理的混乱。
特斯拉在中国的“交车难”,核心原因是充电网络、体验店和服务中心扩张的速度,无法与持续增长的订单数量匹配。而究其背后的症结,更可归为两个方面的原因:早期团队局限在销售职能,缺乏其它职能的配合,无法预料后来的情况;以及Tesla在中国北京之外服务中心拓展的进度迟缓。
其实,在郑顺景履职之初,郑顺景和他的团队曾向美国总部提交的Tesla中国有关市场、政府关系、电网设置和其它一系列职位的招聘需求,但没有得到美国总部的认可与回音,郑顺景和他的团队被限定在“Tesla中国销售部”的角色。一味“销售先行”的后果—尽管早期郑顺景的团队也同时承载了充电和交车等沟通职能,但毕竟考量他们的唯一指标是销售,接到更多的订单是他们工作的出发点,对充电网络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重视有限。这也是“维权”的订主所谓的早期销售顾问口头承诺“按订单顺序”交车,而实际的操作规程并不允许这一做法的原因。
而特斯拉副总裁吴碧瑄主导零售店以外的销售,包括大型租车公司“团购”和上门销售的模式以后,这些订单也更易受制于充电和服务中心网络的限制,而影响最终的交车体验。
目前Tesla在中国的公共充电桩安装已超过了150个,但交车部门仍在不断地给充电团队施压,以推进交车的进程。如今,最令交车部门不满的问题显然不是充电,而是服务中心的建设的迟缓。
按规划,在Tesla北京的体验店和服务中心在2013年8月正式落成后,上海体验店和服务中心的一切事务即提上日程。可原本计划2014年第一季度落成的上海服务中心,现在连一块地皮的合同也没签下来。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郑顺景和吴碧瑄在内的Tesla中国区高管,在嘉定、浦东、金桥等上海市区以及周边地带考察了数十个场地。
上海服务中心之所以不断讨论、扯皮和否决而迟迟无法落定的原因,是因为Tesla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都在同时插手上海服务中心选址的事。Tesla中国的政府关系负责人曾力推嘉定某地段,交车部门倾向了宝庆,销售部门则主推浦东的某些地段。这意味着Tesla中国的团队自己还没能在中国独立地进行过一次选址工作。因为北京芳草地的体验店是已经离职的Tesla全球销售副总裁George Blankenship一手选定的。
Tesla的零售模式源自苹果,会选择在一些非汽车销售店扎堆,而是商业中心的商铺中开店。但北京芳草地的展厅至今没有成为Tesla在中国的标志性坐标,仍有太多潜在的客户和Tesla拥趸在找到这里的过程中迷路。究其原因,是中美两国在城市的发展上有太多不同,美国繁华的都市仅有纽约等几座城市,其他城市大多建筑分散,但商业中心集中。Tesla选择在一些城市的中心购物区的开店是明智的。但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商业中心过多,位于朝阳区的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属于次购物中心。而Tesla体验店的选址本身并不临街,至今没有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购物地段。
美国总部不能做出靠谱的中国选址决定,吴碧瑄带领的中国团队又在上海拿不下一块地。她希望交给她信任的人去做相关的事,但这些人又并没有太多快速选址“开店”的经验。这并非吴碧瑄的主观愿望,而更多是受苹果公司开设零售体验店方式的影响。苹果开店的速度曾非常缓慢,甚至2-3年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开设一个新店,至今在中国苹果也只有不到10家店。但这显然不符合Tesla在中国的扩张速度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