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而孰强孰弱,看看大街上跑的汽车,一眼就能分辨得出。
日前,长安汽车的党委书记朱荣华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提到,自主品牌在未来5年内会死掉一半。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民族工业到底会走向哪里?
说到合资品牌,就得追溯中国汽车的历史。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国民经济几乎处在崩溃的的边缘,为了重振经济,最初提议“资金换技术”。但是,面对当时的国家现状,大规模买技术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为解决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中国对汽车产业实行局部放开政策,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 继而培育“自主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希望通过让渡一些国内市场吸引外资,换取或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
打个比方,“市场换技术”就等于与高手下棋。国产汽车好比新手,高手会嫌没意思,不和新手下。因此只能恭恭敬敬拜师学习,拜师学艺少不了交学费,但是学了半天发现不如不学了,干脆和高手联手算了,在利益面前,不思进取的心态渐渐养成。
回看一下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厂家没有什么实力,资金、厂房、人才都极为缺乏,唯一吸引外国厂商的就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在这种形势下,用市场换技术就成了一种合理的、可行的思路,成了当时中国无奈的选择。
如今反观现实,其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汽车工业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是支柱产业。但合资的汽车工业却很难起到这个作用。如北京与现代合资后,我方企业原有设备全部弃置不用,又从韩国进口,一辆索纳塔,只四个轮子、一个电瓶是中国造的,其他全都从韩国进口。这样的汽车工业,能带动我国的相关产业,起到支柱产业的作用吗?
现如今,自主与合资两大阵营的关系恰似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农夫把冻僵的蛇抱回家,蛇苏醒过来,就追咬农夫的小孩。中国正在成为寓言中的农夫,奇瑞、吉利则是寓言中的小孩。吉利被丰田控告“侵权”,奇瑞被通用控告“侵权”,这其实是对民族工业的打压。
可见,“市场换技术”不尽如人意。相关专家曾提到过:合资企业实质上是跨国公司为占领中国市场、控制中国汽车工业设在中国的加工车间。并不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向政府纳税,解决了部分工人就业问题,合资企业就成为中国的企业。
中国汽车市场顶着“世界工厂”的帽子,技术没换来,钱却越来越难挣了。找到自主品牌发展的灵魂,成为中国企业家乃至国家的责任。
在这方面,高铁的成功值得汽车去借鉴——有国家层面的推动力。搞市场换技术,就要统一口径,统一市场,整个中国市场统一出口谈判,不能各个地区各自为战,被个个击破。
仿照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的说法,中国汽车想从“躯干汽车”到“头脑汽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双赢,将决定未来中国汽车发展的走向。在现代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主要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总之,创新型企业才真正是中国自己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