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以及一汽-大众奥迪等在中国巧取豪夺好多年的知名独资或者合资厂商们,终于主动降价了。
最新统计显示,从2014年8月1日起,捷豹路虎在华将对包括“路虎揽胜加长版5.0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的厂商指导价,平均下调人民币20万元。
8月1日起,国产奥迪“A6LTFSI舒适型”的“2.0升TFSI”发动机配件价格也将正式下调22%,“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器”下调38%,车身总成下调16%,“ABS单元”下调25%。如此,以奥迪A6L为例,奥迪该车型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
而其中一款车型的“零正比”曾畸高到1200%以上的梅赛德斯-奔驰,确凿的信息也显示,其服务费及零配件已经自行下调20%。
由高档车品牌主动降价所引领的中国车市降价潮,似乎就要席卷而来。
不过,业内人士都会忍不住问一句,是什么让他们现在诚惶诚恐,如此主动,?
答案是:在习李新政下,国家发改委及反垄断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已经获得一系列授权,可自行突破帮办外国品牌及主机厂多年而被行业诟病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对于在中国市场上涉嫌以垄断手段而非正常谋取暴利的各类主机厂商,无分内外,均可参照《反垄断法》,给予严厉处罚。
笔者统计,自2011年至今,国家发改委根据《反垄断法》及相关合规调查,对涉嫌垄断的国内白酒企业、跨国电子企业、跨国医药企业、国内外光学企业、跨国奶制品企业、旅游行业龙头企业、珠宝行业企业等已经不断开出大额罚单。特别是2013年,针对在中国市场长期垄断牟利的6家跨国制品奶制品企业,更一度开出高达到6.7亿元的天价罚单。
而据笔者掌握的部委政策动向,自2013年夏,新华社连篇累牍报道汽车行业跨国品牌凭借《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漏洞,全面长期掌控中国汽车产业链,并在上下游全面攫取中国市场利润,坑蒙中国消费者合法正当利益以来,跨国主机厂由于显而易见的严重违反了平等、互利的WTO贸易精神,倒逼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严肃启动针对该行业的反垄断调查。
相关内部信息显示,彼时起至今,这期间首先经历了严重的部委利益冲突,主要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与《反垄断法》孰为“上位法”之激辩。
最终,凸显清新执政作风使得相关部门借位《反垄断法》得以突围“九龙治水”的长期困局,首度相对成功地摆脱了部委间纠葛。
其次,依据《反垄断法》的调查结果,坐实在中国市场上涉嫌垄断经营的外国主机厂,未来将有望领取远远超奶制品行业已经领取的巨额罚单,“起码在数十亿级以上”,知情人士透露说:“总之真正落单后,相关被罚企业一定会感觉是在割肉”。
诡异之处就在这里,即“时间节点”。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针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罚单行将“靴子落地”;而就在此时,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以及一汽-大众奥迪也“率先”宣布自我降价。
这种行为该如何看待?
不少中国媒体很愿意将之解读为是对中国政府政策动作的自觉支持,跨国主机厂商的“道德的血液”回归使得其终于开始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并主动向中国政府鼎力支持以“示好”!因此,值得赞赏和褒扬!
这种观点在笔者看来,实属太过迂腐和na?ve!——实质上,它们不过是以自罚的方式谋取中国舆论同情,绑架所谓民意;进而意图在未来面对处罚与否、如何处罚、处罚多少的“舆论围剿”时,陷中国部委于被动,而曲线掌握自身主动!
上述三家企业,不过就是这样“聪明的示好者”。它们精明如斯,等于再一次把国际博弈的“皮球”踢给了中国政府;而依据惯例,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利益买办”正在帮助它们适时在相关部门大力游说。
故而,依据《反垄断法》,相关部委针对汽车行业处罚的“第一只靴子”能否真正落地,已经是一块“试金石”。
因为,它不但事关汽车行业多年的“痼疾”——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能否有效得到修改或者直接废弃,也关系到在力推自主品牌进步的新形势下,如何看待汽车合资30年的功过价值,打破既定合资模式的历史局限,再塑新的合资模式,并最终在基础准备层面,真正开启汽车业重新“顶层设计”的相关工作。
从近期中央动作看,中国自主汽车产业链的重整已经启程;而在合资领域,不到纠正的利益纠葛“利好”的只能是外资。
因此,由此《反垄断法》触发的外资降价潮,有望成为中国政府“快刀斩乱麻“的一次良性“试水”,在2012年国内车市一脚踏进“市场拐点”之后,笔者更愿意将之看成是一次真正的重要的“政策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