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作为行政体制改革领域“难啃的硬骨头”的公车改革,终于迎来政策的强力推进。
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 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公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 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车改革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也标志着持续了20年的公车改革终于全 面启动。
消息一出,各大论坛、微博、微信对该话题的讨论和转发迅速升温,足可见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度之高。公车消费滋生了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等“车轮上的腐败”,多年来备受诟病。可以说,此次中央重拳出击公车改革,顺应了民意,得到了公众的一致肯定。
取消副部级以下官员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 贴是本次改革的要点。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大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如果把全国年度公车 耗费的综合成本以若干年传闻中所说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由此可见, 公车改革将大幅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是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虽然是民心所向,但公车改革是个多年未解的困局。从1994年中央发布《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 定》算起,公车改革已走过了漫长的20年。20年间,中央曾启动试点,地方也曾进行尝试,但始终踯躅不前,与之相伴的是公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公车购置和运 行费用持续膨胀。财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公开的中央“三公经费”数据中,公车费用几乎每年都占六成左右。它不但造成了严重的财政浪费,大量消 耗了各类资源,增加了纳税人的分担,更损害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面对这一积弊已久的顽疾,过去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缺乏强大的动力,中央终于“痛下杀手”,从顶层设计入手,进 行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行,为地方政府做出表率和垂范,力图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在2~3年内破解过去20年来未解决的困局,啃 下这块“硬骨头”,可见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决心之强,这也是此次新政反响巨大的原因所在。
不过,公车改革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在推行中势必会遭遇阻力和“变通”。人们在拍手叫好之余,也对市场 化能够在公车改革中起到多大作用、公车改革最终能收到多大成效持观望态度。在过去的改革中,出现了既拿补贴又坐车、把交通补贴变成隐形福利、公车拍卖导致 国有资产流失等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未来如何保证改革措施不走样、改革效果不缩水?如何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再度发生?这无一不考验着本届政府的 决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