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整车到汽车零部件,“傍大款”的案例屡见不鲜。对“傍大款”这一现象,我们也可以一分为二来看待。整车企业 “傍”零部件大款可以看出整车企业对零部件发展的重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掌握零部件核心技术,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自主品牌整车核心技术空 心化,对自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焱近日表示,国内零部件核心技术弱、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低导致企业本身核心竞争力不足,这是困扰 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个老问题。很多国内企业在与外方合资合作后,有点不思进取,只是把国外产品做本土化的适应性改进,并没有加以技术创新与研发。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零部件强大才有整车的强大。相关资料显示,在核心技术方面,如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高达90%。博世、电装、德尔福等跨国企业,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界资深专家陈光祖认为自主零部件加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是我们当前转型升级的焦点问题。这一问题必须 从国家层面加以重视,跨界联合解决。“这其实涉及到整零关系的问题,当前整零关系已经进入协同共存阶段,零部件企业需从产品设计开始与整车厂共同开发,而 我国很多零部件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国家化竞争是实力的竞争,因此,自主零部件需转变思路、加强创新、增强自身实力,这样才能掌握话语权,真正进入整车 大集团配套体系,打破‘傍大款’局面。”陈光祖语重心长地表示。
笔者认为,在建设汽车工业强国的现阶段,转变思路,由借助外力发展转变为内生增长已是当务之急。从零部件企业层面来讲,如果国内零部件企业能 “傍”上跨国公司,进入其配套体系,足以证明其在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国际化经验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如此整个国内零部件才有壮大的希望。
此前,笔者写过关于外资入侵升级的文章中列举了很多汽车零部件合资公司被外方吃掉股份变成外方独资公司的案例。相信这足以为“傍大款”现象敲响 警钟。笔者看来,整车企业与外资零部件企业合资是想以此取得先进技术产品的优先使用权,以此增强整车竞争力。这种要产品不要技术的出发点,也为整车企业与 核心技术绝缘埋下伏笔。笔者认为,使用产品不代表能拥有技术,“傍大款”这种短视行为不仅“傍”不来核心技术,只会让企业失去自主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