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新能源车领域的“高大上”特斯拉并没有参展,但是各品牌展台上的新能源车仍然成功抢镜,成为名副其实的“焦点人物”。 要说最近新能源车的这股热潮,虽然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但是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最终加速了这股热潮的到来。如今,雾霾和拥堵已然成为“城市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一些大中型城市纷纷出台政策,用限制牌照的办法来控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但是,在如今的汽车社会,既然车已经变成生活必需,那么那些方法显然难以解决这些顽疾。于是,通过直接获取车牌和价格补贴的方法,帮消费者“打气”尝试新能源车,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的新举措。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类型各不相同,有比亚迪的中级车,上汽的小型车,也有特斯拉那样的跑车,而每种车的续航里程也不一样。那么,在现阶段,对于电动车来说,是否续航里程越长越好、车越大越好呢? 一位专家告诉笔者,目前电池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电池能量比较低。虽然市场上一些在售新能源车号称已经解决续航里程问题,例如可以开出300到400公里,但它带来的问题还是很大的。如果安放更多电池,会牺牲很多有效载荷,车辆就越重,越重则每公里耗电越多,二氧化碳排放也越高。现在,一般主流纯电动车续驶里程在150公里上下,比较合理。 有数据显示,中国70%的小型乘用车是在城市使用,70%的用车时间都是城市工况,85%的小型乘用车每天行驶里程低于50公里。最高130公里的时速,120公里的工况续航里程,完全能满足这样的出行需求。作为城市代步用车,如果采用中大型车平台,搭载几百公斤重的电池组,车重了,能耗自然就高,也并不符合节能环保的初衷。 前不久,笔者有机会试驾了上汽的荣威E50,这款源于A00级平台的小车是上汽经过3年时间打造的,其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600405,股吧),时速0到50公里的加速仅需5.3秒,有赖于EPS精准调教转向系统,其低速时轻便、高速时稳定的特点,不仅能够降低能耗,也使动力操控更加高效灵活。 至于采用一款小车平台来做电动车,上汽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笔者,电动车看似没有排放,虽然不用油,但事实上仍然存在二氧化碳排放,这种碳排放并非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国家发电原料不同,因此对于同一款车,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不一样的。在美国、法国等采用核发电的国家,它产生一度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比较低。而在中国采用煤发电的国家,同样产生一度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非常的高。在这个概念下,即使同一款车,在一些国家可能是环保车,而在另外一个国家可能就不是。而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而排放更低的小型新能源车则更有利于减少这种能源消耗。 这么看来,在目前国内新能源纷纷大规模上马的背景下,上汽这种“小而精”的做法也许更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郝世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