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
  • 新闻焦点
  • 消费报告
  • 维权通道
  • 有事郝说
  • 315消费论坛
  • 关于我们
  • 政府对“专车”需要一个声音
    时间:2015-01-19 10:5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滴滴和快的“专车”正在搅动一池春水,结局是“专车”戴上“黑车”帽子被一棒子打回原形,还是引发鲶鱼效应、让改革的阳光尽快照耀出租车市场?目前各方力量还在博弈之中,有意思的在于,参与方不仅仅是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与滴滴、快的这样新业态,还有交通运输部与地方监管部门。

    1月7日,本报针对多地发生出租车停运事件发表社论《深改阳光尽快照耀出租车行业》,认为各界对新兴的“专车”服务要适当宽容,尽管它还有缺陷,但对它方便和满足公众出行的成绩也要予以认可。我们提出既要打破垄断,也要维护出租车司机的合法权益,呼吁深改的阳光要尽快照耀出租车行业。

    1月8日,交通运输部公开表达了对各类“专车”软件的支持,表示这“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肯定其积极意义。该表态让一些地方措手不及,因为他们不久前先后认定“专车”即“黑车”,并开展了针对“专车”的系列整顿,摆出一副“严打”的面孔。社会上对两种声音有弹有赞。

    与主管部门的态度不同,在“专车”PK出租车的问题上,大量消费者的态度还是明确的,谁让打车更加轻松方便就支持谁。当然,也有一些消费者对于“专车”的安全性疑虑犹存,尤其近期接连发生黑车劫杀女生案,还有万一发生事故的索赔前景,让消费者在享受到“专车”好处时,也对地方主管部门施加了更多的监管压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地方主管部门与交通运输部发出了不同声音,乃是各有侧重。交通运输部更多是从行业发展前景来说,尤其是新业态的服务创新不仅方便了群众打车,还创造了就业岗位,强化了市场竞争。地方主管部门更多是从行车安全,尤其是维护现有出租车市场秩序和利益的角度来说,这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交通运输部与地方主管部门在专车问题上出现分歧,既说明改革到了深水区,只有“硬骨头”可以啃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可以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当前出租车市场问题多多,已经不太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专车”这样的新业态尽管改善了打车难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监管 问题,它本身还不成熟,亟待规范。

    如果能够基于这样的共识,那么中央到地方的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启动专项调研,继而召开行业的大会,共同探讨出租车行业的困境与前景,出租车司机和企业、消费者以及行业协会,包括新业态的代表都可以充分表达诉求,甚至还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乃至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求解当前的难题。

    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防止利益集团的牵绊,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所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只要政策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那么最后总会找到一个共赢的方案。进而早点结束政府两个声音说话的状况,尽快启动出租车市场的深化改革,不要让消费者等太久,也不要让行业矛盾太深。

    汽车圈大事小事天下事,有事郝说!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电话:010-66668888
    邮箱:haoqingfeng10#126.com (将#改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冠城名敦道7号楼1804室
    Copyright © 2002-2011 汽车圈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50874号-1